亞錦賽第二戰,中華隊如各方賽前預期的一般,以15分之差敗給了南韓。作為中華隊的支持者,對於輸給死敵南韓,難免會有些落寞,但我並不會太傷心,因為在這場比賽中,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。
帶給我希望的,是吳岱豪。
從NCAA磨練回國後,大家都清楚看到岱豪的轉變,除了球技上低位技巧變得更加強悍,心態上也更為成熟。這場比賽對上南韓,更是岱豪學成歸國後、國際賽場上的代表作。
雖然開賽不久被金周成蓋了一個火鍋,但岱豪仍舊積極在低位要球進行單打;一開始還不順手,不過後來逐漸加溫,在低位運用純熟的步伐及強壯的身軀,不斷在籃下取分,除了223公分的河昇鎮,南韓其他禁區球員對他完全不構成威脅;河昇鎮陷入犯規麻煩下場後,岱豪更是在禁區大殺四方。
第四節更精采,南韓禁區對岱豪沒輒,把河昇鎮又放回了場上,但岱豪已經完全打開了,各種低位技巧通通出爐;除了用身體硬打,更多時候他運用假動作製造機會得分,連勾射也來一手;河昇鎮由於有犯規麻煩,也不敢有太大的動作。雖然最後岱豪還是犯滿畢業,但我們也看到,他完全不怕比他高上一個頭的河昇鎮。
除了岱豪精采的表現,曾經在美國打球一陣子的信安,這場比賽也有不錯的發揮,頻頻挑戰禁區得手。
把好的選手送出國去發展,尤其是禁區球員,對中華隊的戰力是不是會有更大的幫助?這裡特別提出的禁區球員,是指那些「有能力」打四、五號的球員,身高當然也有要求,但畢竟國內長人比起國外那些黑大個、白大個,還是有些差距。
台灣的鋒衛搖擺人都有不錯的爆發力,這也是國內比較不缺的位置;但國內好的禁區球員都比較傾向技巧型的打法,而「漢草」不錯的禁區球員,往往進攻技巧又不夠,只能作為搶籃板、拼防守的苦工。
尤其國內球隊的戰術系統注重外線與快攻,對於禁區鋒線球員的要求也是必須有外線的投射能力;但籃球畢竟還是身高的運動,能靠近籃下一步,就有多一分的得分把握,所以禁區的進攻技巧還是必須要具備的。
從吳岱豪的例子可以看到,國內的禁區球員不是不會打,只是需要有強悍肌肉對抗的環境來刺激他們的成長;當然,吳岱豪本來就是有這個天賦的,而國外打球的環境更是讓他完全發展他的天賦。
台灣的禁區球員沒有人家高,要是扛不住、又不敢往裡打的話,如何能贏球?況且我們的外線不夠穩定,也沒有南韓準,一味的追求小球戰術,內外無法均衡發展,我個人覺得並不可行。
除了禁區球員,只要任何球員有機會出國發展,我認為籃協或是球隊都應該給予幫助,而不是拿一些理由將球員留在國內。出國除了球員個人的意願外,不論環境、語言及經濟上都是很大的問題,如果國內任何一個單位能夠幫助這些想出國發展的球員(當然國外也要有球隊要),對於國內籃運的發展都會有正面的幫助。
或許有些人會擔心如果球員都出國發展,會不會跟國內棒球一樣,觀眾越來越少?我個人是覺得,這種事等台灣籃球有這種實力的時候再來擔心吧!
對於最近小飛人張宗憲要去德國打球,我個人是充滿期待的;等他藝成歸國,搭配岱豪以及現在這一票鋒衛好手,不知道對中華隊能成長到何種地步?最好每個位置都有人能出國發展,這樣中華隊或許會有五門齊的一天。
- Jul 29 Sun 2007 16:57
中華男籃的未來在禁區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